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理论书籍 > 中医药基础 > 《中药学》(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第一版) > 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
编号:11700167
收涩药(固涩药)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药学》
     凡以收敛固涩,用以治疗各种滑脱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收涩药,又称固涩药。

    本类药物味多酸涩,性温或平,主入肺、脾、肾、大肠经。有敛耗散,固滑脱之功。即陈藏器所谓:"涩可固脱。"李时珍所谓:"脱则故而不收,故用酸涩药,以敛其耗散。"之意。因而本类药物分别具有固表止汗、敛肺止咳、涩肠止泻、固精缩尿、收敛止血、止带等作用。

    收涩药主要用于久病体虚、正气不固、脏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、盗汗、久咳虚喘、久泻、久痢、遗精、滑精、 遗尿、尿频、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的病证。

    滑脱病证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,故应用收涩药治疗乃属于治病之标,因此临床应用本类药时,须与相应的补益药配伍同用,以标本兼顾。如治气虚自汗、阴虚盗汗者,则分别配伍补气药、补阴药;脾肾阳虚之久泻、久痢者,应配伍温补脾肾药;肾虚遗精、滑精、遗尿、尿频者,当配伍补肾药;冲任不固,崩漏不止者,当配伍补肝肾,固冲任药;肺肾虚损,久咳虚喘者,宜配伍补肺益肾纳气药等。总之,应根据具体证候,寻求根本,适当配伍,标本兼治,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。

    收涩药性涩敛邪,故凡表邪未解,湿热所致之泻痢、带下、血热出血、以及郁热未清者,均不宜用,误用有"闭门留寇"之弊。但某些收涩药除收涩作用 之外,兼有清湿热、解毒等功效,则又当分别对待。

    收涩药根据其药性及临床应用的不同,可分为固表止汗药、敛肺涩肠药、固精缩尿止带药三类。但某些药物具有多种功用,临床应用应全面考虑。

    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本类药物多含大量鞣质。鞣质味涩,是收敛作用的主要成分,有止泻、止血、使分泌细胞干燥,减少分泌作用。此外,尚有抑菌、消炎、防腐、吸收肠内有毒物质等作用。, 百拇医药